6月14日,“老人卖芹菜获利14元被罚10万”相关话题引发网友关注。据福州日报报道,福建福州闽侯县一名老农因销售不合格芹菜获利14元,被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处罚10万元。但在市场监管部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被一审闽侯法院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法院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处以罚款五万元”的决定处罚畸重。近日,该案二审驳回复议申请,维持了一审裁定。
6月14日下午,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致电闽侯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询问目前对老人的处罚情况,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要接受采访的话,你们要发函给我们。”
该案引发关注后,网友有不少疑问:法院裁定行政处罚不准予强制执行后,老人还需要缴纳罚款吗?是否免罚?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解答了这些问题。
据福州日报、闽侯县委政法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安闽侯”消息,2019年9月,陈依伯以122.5元买下邻居菜地里70斤芹菜,并转手卖给某蔬菜批发商行,赚了14元。次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该批芹菜为不合格产品。
2022年4月,市场监管部门对陈依伯作出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14元,处以罚款5万元。但陈依伯未按期缴纳罚款,也未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诉讼。2022年12月,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催告并追加处罚款5万元,并于2023年2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闽侯法院经审理认为,陈依伯并非职业菜贩,系首次违法,案涉不合格芹菜货值136.5元,获利仅14元,金额显属较小,其本人并不知晓销售芹菜不合格,且案发后陈依伯能够配合调查,如实说明不合格芹菜来源,积极举报他人无照经营,具有立功行为,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应当依法予以减轻或不予处罚,市场监管局作出“处以罚款五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畸重。且在行政程序方面,市场监管局于2021年2月8日予以立案调查,于2022年4月22日作出案涉《行政处罚决定书》时也已超过法定办案期限,程序亦违法。故对市场监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
不少网友疑惑,对市场监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法院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后,老人还需要缴纳罚款吗?是否免罚?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法院之所以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是因为行政机关做出的处罚决定显然缺乏事实依据。根据《 行政处罚法 》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菜农花122.5元买下70斤芹菜,以每斤1.95元的价格售出,一共赚了14元,却被市场监管局罚款10万元,这样的处理结果显然有些过罚不当。
被法院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的行政处罚,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后续的救济途径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因此,如果上一级法院准予执行的,行政处罚还是有被强制执行的可能性。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8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作出裁定前可以听取被执行人和行政机关的意见:(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二)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三)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裁定不予执行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在五日内将不予执行的裁定送达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因此,如果行政机关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后,人民法院裁定准予强制执行的,陈依伯还是需要缴纳罚款的。但是本案中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样驳回了行政机关的复议申请,因此陈依伯不需要再缴纳罚款。
付建表示,虽然被法院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免于处罚。行政机关会根据被处罚人的违法性质和情节,以及造成的损害结果,重新做出处罚决定。
Copyright © 2019-2023 欧亿(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蜀ICP备19009171号